您好,欢迎来到超级品牌网 [请登录] [免费注册]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行业新闻 > 品牌中国 » 正文

重庆本土品牌上网 为何“不来电”

分享次数:362 发布时间:2018-7-28 来源:重庆商报

商报图形 徐剑 制重庆商报-上游财经记者 李阳 实习生 龙芹重庆电商产业近年来吸引了京东、苏宁、阿里巴巴、顺丰等企业“栖枝”,电商也成为重庆最为耀眼的产业之一。2017年,重庆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298....

商报图形 徐剑 制

重庆商报-上游财经记者 李阳 实习生 龙芹

重庆电商产业近年来吸引了京东、苏宁、阿里巴巴、顺丰等企业“栖枝”,电商也成为重庆最为耀眼的产业之一。2017年,重庆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298.52亿元,同比增长34.3%,高出非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速21.3个百分点。就在刚过去的“6·18电商节”,重庆实现网络零售额50.37亿元,在西部排列第二。不过在这些销售中,重庆本地品牌的销售只占到总额的30.37%。重庆造或者重庆产“上网”的壁垒何在?如何寻找到更好的路径呢?我们将进行深入调查。

数据说话

网络零售活跃本地品牌乏力

据市统计局数据,2017年全市共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298.52亿元,同比增长34.3%,高出非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速21.3个百分点,占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比重为7.0%,较上年提高1.2个百分点。

进入今年,重庆智汇电子商务规划研究院的数据显示,2018年一季度,重庆全市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152亿元。其中,涉农产品零售额超过22亿元,电商进出口及结算44.79亿元,全市工商登记电子商务类注册企业16万余家。

就在刚过去的“6·18电商节”促销活动成效明显,6月1日~18日重庆实现网络零售额50.37亿,在西部排名第二,占整个西部网络零售额10.57%,较1~5月提升0.5个百分点。同比增长28.75%,高出全国增幅1.11个百分点。

但热的另一面,与之对应的是一组冷数据:据重庆市商务委联合京东、映潮科技发布的数据显示,在这场“6·18电商节”活动中,重庆本地品牌的销售占比为30.37%,而同期,整个西部的平均水平是48.06%。这意味着重庆本地品牌在电商平台上的表现,比整个西部的平均水平还低。

亲历者说

他多次创建电商平台均失败

吴限,在重庆电商业界算是风云人物:从13年前的全球制造网创业开始,曾创建过重庆制造网、重庆特产网、每日鲜……

2004年11月,他在重庆成立了全球制造网,打算从制造业撕开一道缺口进入B2B电商市场。

按照吴限的打算,他想通过全球制造网,推动“重庆造”走向世界,所采取的就是黄页模式:初衷就是解决买方卖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,从中撮合生意。但是运行两年多后,有着阿里巴巴影子的全球制造网,由于业务量有限陷入资金短缺状态,举步维艰。随后,吴限将业务范围做了调整,做起了重庆制造网。“主要面向重庆制造企业和下游的贸易企业,把工业产品推向海外市场。”他告诉记者,由于重庆大量的制造企业对海外市场不熟悉,投用后市场反映不错,网站高峰时期有2000多家会员企业。不过也是好景不长,2009年关门收场。

看到当时的淘宝非常火爆,这一次他做了一个针对C端购物的购物网站:重庆特产网。2009年,重庆特产网开始上线正式运营。

切入口不同,命运却一样。尽管拥有先进网络开发技术,但重庆特产网也没能让吴限赚得盆钵满盈。江津米花糖、火锅底料等产品销售状态不错,到年底一算账,全年也只有三五百万的销售额,这也意味着又是一个失败的平台。

多次的失败并没有打击吴限对电子商务的信心。2012年,吴限将切口选得更小了:做生鲜电商,成立了易易商电子商务公司和每日鲜生鲜电商平台。

上网买蔬菜、水果、肉蛋、粮油甚至交水电气费已不是什么新鲜事,但是在小区大堂通过一台像ATM一样的设备,点几下蔬菜便会自动送上门,这样的购物方式却不多见。这就是重庆每日鲜网当时大力布局的社区智能购物终端设备。

除了进入社区的落地大屏购物设备,上线不到一年,吴限已在渝北、南岸、九龙坡等区多个中高端社区布局了多个社区店和电子菜箱,用户只需在手机上操作,下班便可在楼下的电子菜箱内取到自己购买的蔬菜。

易易商仅上线一年多后,成为全国生鲜行业的明星,众多电商大腕、国家相关业务部门均给予极高的关注。易易商也顺势成为西部最早在OTC平台挂牌的电商企业。

“毫无疑问,每日鲜的模式放到今天,也是最先进的之一。”在吴限看来,每日鲜可谓“生不逢时”,烧完2000多万的资金后,每日鲜最终难逃厄运,在2015年停止运营。

每日鲜的折戟沉沙,也让在电商圈内来回折腾十几年的吴限遗憾离开,转战如今做得风生水起的建筑大数据领域,易易商也从电商公司转变成了如今的科技公司。

记者调查

重庆品牌上网的“肠梗阻”在哪里?

“重庆电商的市场主体总体上规模比较小,从事电商、新零售的,大部分是‘草根”创业者,呈现小而散状态。”市商务委电商处处长何渡坦言,总体上由于大型的商贸流通企业、大型的而品牌企业还没真正实现渠道转型,重庆品牌整体在电商渠道不够亮眼。

产品缺新意 电商不欢迎

作为国内制造业重要基地,同时也是农特产品丰富的产地,重庆品牌为何在电商渠道行不通?

首先在产品的适销对路上,重庆产品做得不够。吴限在做重庆特产网期间,增深入到所有区县去挖掘产品,其中就包括如今已经走红的奉节脐橙、巫山脆李等。

奉节脐橙是最典型的案例。吴限说,回溯到2013年前后,奉节最为有名的是草堂镇的脐橙。由于市场尚未规范,其他地方的脐橙也来冒充草堂镇的脐橙,农民一阵乱杀价,最低卖到一两块钱一斤。

由于价格体系的混乱、品牌认证体系不成熟、没有标准化包装,导致电商平台上真正的优质、价格略贵的脐橙产品卖不出去。这种现象经过多年后才纠正过来。

贡天下电子商务重庆公司总经理吴伟峰也有类似体会。作为全国知名的电商产品包装、营销、策划企业,贡天下把巫山脆李、涪陵榨菜、奉节脐橙等重庆特产包装成网红商品。

“在贡天下介入前,乌江榨菜、奉节脐橙等均有网店,但是在聚划算等平台上,却难以开展活动。”吴伟峰介绍,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产品规模小、缺乏组织、缺少统一的包装、物流,以及大小标准,难以获得大平台的支持,开展大型的品牌活动。

与重庆服装行业打多年交道的聂铭向记者表示,服装作为网络零售的主要产品之一,要求时尚创新、物美价廉,而且营销上要讲策略。但整个重庆服装业一方面由于原料成本要比沿海高出一成以上,且设计能力不足,导致在网上既无价格优势,也无产品优势,加上经营策略的老套,导致网路难行。

产品电商化 难点是人才

重庆产品电商化的又一个难点是人才。吴限说,在做重庆制造网、全球制造网的过程中,最深的感触就是制造企业的老板们基本是“不见兔子不撒鹰”,要带来实实在在的销售,才肯出钱上电商项目,打造网络产品。

这方面的痛点更体现在人才上,吴限表示,重庆电商稀缺,尤其是顶尖的架构师、策划师、营销包装等人才,一些传统企业的负责人或是老板,一方面舍不得出高价找人来;另一方面,由于自身电商发展缓慢,即便是自己培养出来人才,也会因为无法匹配待遇需求、成就感的需求而眼睁睁看着人才远走沿海。

同时,网店成本高,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。聂铭向记者算了一笔账,一个服装企业开天猫店,最起码要五六个人才能搞得下来,除开线下的各种成本,仅养人这一项,一年就要30万上下;开了网店后,还需要平台引流,这部分一年大约50万~100万元,如果要参加双十一之类的活动就更贵了。

他表示,网店运营、管理、营销成本高,需要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支持,并且需要一定时间的累积才能见到成效,而大多数老板经过一年的新鲜期后,就匆匆叫停,还不如花一两百万开个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实体店来得实在。

帮扶欠精准 无龙头带动

记者了解到,为鼓励电商发展,重庆在政策、资金等方面,一直给予大力支持。对此,不少业界人士认为或者可以尝试告别目前照顾周到的帮扶方式,转而扶优扶强,重点支持一两家具有龙头潜质的企业,起到带头作用,从而带动形成电商发展的整体氛围。

在吴限看来,如今国内的电商已进入寡头时代,形成阿里系、京东系的大格局,如果还想从打造大的电商平台入手去发展电商,已几乎不可能,打造大平台,不如扶持大品牌。

“我们应该做的是用好现在的电商平台,针对电商属性,生产、策划、包装一批适销对路的工业产品、农特产品,形成‘渝货网上行’的氛围。”吴限表示。

市商务委电子商务处处长何渡表示,目前是一些传统的大型企业,因为占据着传统的渠道优势,还没有转型的紧迫感,思想还停留在注重生产、注重传统的渠道的层面,还在犹豫是否将传统渠道转移到电商渠道,以及正在风起云涌的新零售,因此整体上缺乏带动。

那么少部分在电商平台崭露头角的重庆品牌,是如何做好的呢?我们接下来将继续深入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