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超级品牌网 [请登录] [免费注册]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行业新闻 > 品牌中国 » 正文

品牌传播与有效转化有了快捷通道

分享次数:325 发布时间:2018-6-30 来源:上海证券报

争夺流量就是争夺用户的有限时间前些年,小米依托于互联网红利期的流量爆发,顺势而为,赚足了线上流量的红利。但过去两年,小米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坦,市场份额相继被深耕线下门店的OPPO和VIVO赶超,一度跌出....

争夺流量就是争夺用户的有限时间

  前些年,小米依托于互联网红利期的流量爆发,顺势而为,赚足了线上流量的红利。但过去两年,小米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坦,市场份额相继被深耕线下门店的OPPO和VIVO赶超,一度跌出了全球第五的排位。在三、四线城市甚至是农村,OPPO和VIVO的门店几乎随处可见。在互联网还未渗透到这些地方的时候,渠道渗透让OPPO和VIVO的门店成为新的流量入口。也正因为凭借这些做法,OPPO和VIVO打败了小米、三星和苹果,赢得了线下销售的最后10米。这么一来,原先高调声称只在互联网上售卖的小米也不得不在线下开门店了。与小米相类似的,还有京东的线下店“京东之家”,阿里巴巴的线下无人便利店“盒马鲜生”等。

  难怪一度甚至在墙体广告上,也出现了“生活要想好,赶紧上淘宝”;“要想生娃盖别墅,致富之路找百度”……有人可能会纳闷了,这些互联网企业不都在网上玩么,现在怎么全部跑到乡下来了?其实这不难理解,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将近一半,虽然他们大多数人还与互联网保持着不小的距离,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渗透,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所形成的这片互联网洼地,潜藏的巨大流量是万万不能忽视的。在市场经济时代,竞争日趋白热化。为了争夺消费者,商家们无所不用其极。毕竟,商品有注意力才会有市场,而对互联网企业来说,流量即市场。如果说在流量红利时代,流量就是消费用户,那么当下争夺的流量,就是在争夺用户的有限时间。

  从2014年开始,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互联网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快速迁徙,移动互联网开始重塑社会生活形态,国人对移动应用的依赖性越来越强,流量也从PC端逐渐向移动端导入。在移动端,人们通过客户端获取新闻资讯,通过团购App获取生活类团购信息,通过微信等社交工具进行日常沟通交流等,不久又增加了诸如快手、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娱乐。而且,线上线下的渠道渐渐打通后,衣、食、住、行等方方面面的需求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完成。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已成了企业连接受众、展开营销的重要通路。在BAT(百度、阿里、腾讯)之外,TMD(今日头条、美团、滴滴)等移动App也成了企业在移动端的流量新入口,并开始逐步取代百度等PC端流量霸主地位,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主宰。

  这些“空气级”的移动应用,让大家清楚地看到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势头以及流量增速的力量。即使如此,2016年以后,移动端流量的盛宴也集中在头部的几大豪门身上。以微信、今日头条、王者荣耀为代表的众多App(应用程序),实际已经抢夺了用户的绝大部分时间。初创企业普遍被流量少、流量贵和流量陷阱三大难题绊住了手脚。

  事实上,不只是初创企业的流量在减少,就连自媒体圈、电商、新闻媒体、视频网站、移动应用App的流量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下滑。截至2017年7月,微信公众号的图文打开率已跌到了2%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率放缓是必然趋势,而流量的价格会越来越高,这是创业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。这不,百度在涨价,今日头条在涨价,微信软文也在涨价。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流量平台,会发现一点都不比当年买传统广告便宜。

  流量池思维与流量思维是两个概念

  杨飞2015年出任神州优车集团CMO,操盘过神州专车、神州买买车等多次营销。曾有在一年半内获取3500万用户、90分钟创造2.28亿元订单的纪录,堪称营销界的奇才。杨飞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新环境下的企业如果不能自建和运营流量池,而仍要依赖外部流量采购和传统广告变现,将会陷入越来越艰难的市场竞争。传统企业如何突破流量壁垒,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自身转型,如何寻找自身的第一桶流量,如何精打细算地运营好流量,如何让流量带来销量和增长,杨飞及其团队在三年的神州市场工作中,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。他把这些成形的经验与方法论取名为“流量池思维”,即获取流量并通过存储、运营和发掘等手段,再获得更多的流量。杨飞希望,“流量池思维”能帮助更多企业和品牌在移动互联网上有更快速度、更低成本、更高效的流量获取和增长突破。

  请别混淆了,流量池思维与流量思维是两个概念。流量思维指获取流量然后变现流量,这显然已无法解决今天的企业面对的流量困局。流量池思维则是要获取流量并通过存储、运营和发掘等手段,再获得更多的流量。在《流量池》中,杨飞结合多年的营销经验,阐述了从0到1的营销法则,以及如何低成本获取并高效转化流量的实操方法,这在当下很有借鉴意义。在如何进行品效合一、追求有效率有效果的营销行为方面,书中的论述有让人耳目一新之感。全书包括“流量之困”“品牌是最稳定的流量池”等十二章,分为三个部分:一,如何获取流量,分别阐述了品牌、裂变、微信、事件营销、数字广告、直播等7种方法。二,流量如何更有效转化。杨飞结合实际案例,分析很多企业流量大但效率低的原因,正反案例都有。三,如何通过运营手段让流量转化更持续,从存量找增量。

  互联网上做营销,必须追求品效合一

  在多年的营销实践中,杨飞深刻地感受到两点:企业营销不仅要品牌,更需要效果。在移动互联网上做营销,必须追求品效合一。换言之,企业在做营销的时候,既要看到品牌的声量,又要看到效果的销量,即流量转化要有效——不仅要做品牌,还要有效果转化。产品要带动品牌声望的提升,而品牌推广也要有销量增长。相对于更普遍的传统营销思路,杨飞更强调效果的转化。尤其在移动端,因为交易链条更短,线上支付便捷,也让品效合一成为可能。

  品牌营销,应尽量达成最后1米的销售效果,不能只是赔本赚吆喝、叫好不叫座。因而,品效合一的营销思路,只有应用在企业的流量布局和运营中,才能快速破局。杨飞的“流量池方法”讲究“急功近利”:“急功”,就是要快速建立品牌,打响知名度,切入市场,获得流量;“近利”,就是在获得流量的同时,快速转化成销量,带来实际效果。

  对企业而言,品牌是最稳定的流量池。品牌营销时代,很多产品的成功,得益于优秀的广告创意、海量的广告投放、彪悍的渠道刺激以及信息不对称的产品包装。传统品牌讲究知名度、美誉度和忠诚度。事实上,对传统品牌的价值,受众最看重的也正是这几点。从流量池的角度看,品牌不仅是心智占有和信任背书,而且品牌本身恰恰就是巨大的流量池,品牌并没有站到流量池的对立面。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曾说:“流量占据通路,品牌占据人心、补贴和品牌可以两手抓,补贴和流量相当于促销,而品牌才是真正的护城河。”相对于BAT级别的流量之海,绝大部分企业品牌只能算是一口流量之井。虽然不是大江大海,但也能“为有源头活水来”。只要有这井水在,就能源源不断地提供流量、提供商机。

  不要以为只有娱乐明星才有“粉丝”,实际上很多品牌通过潜移默化的滲透,能让很多人在无形中成为其粉丝。譬如在选择房地产中介的时候,会瞬间想到链家;想要买家居用品时,会想到宜家;想要吃火锅时,去找海底捞。杨飞认为,品牌要想成功,需要找准定位,定位对于品牌可能是灵魂的注入,让品牌有了与众不同的目标、愿景和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基础。那么,品牌需要定在哪里?一是看产品的特点,二是看用户的消费痛点。在实践中,有三种定位方法,分别是:对立型定位、USP定位和升维定位。以对立型定位为例,这种定位的逻辑必须有一个能够对标的竞品,最好是行业最大、知名度最高的竞品,这样你的对立型定位才有价值,才能被用户马上感受到,进而跳出同质化竞争。在空前激烈的二手车大战中,瓜子、优信、人人车的广告投放数以亿计,但瓜子的投放效率明显更高。“二手车直卖网,没有中间商赚差价”,这就让对手站到了“有中间商”“赚得多”的对立面。

  移动互联网时代,信息日益冗余,且速朽;整体流量增长速度放缓,而竞争者数量高速增加;流量渐呈变少、变贵、欺诈频繁的现状;品效合一的营销策略成为共识,而实现路径成为痛点。《流量池》通过大量鲜活案例,对未来的流量营销传播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,开辟了一条兼顾品牌传播与有效转化的新途径。说到底,今天,对移动终端的交互系统和数据收集,在营销技术已不是问题,如何在有限的、越来越珍贵的流量中,锱铢必较地精细化挖掘与转化流量,已成了创业者和营销人的必修课。